上周六的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对外公布了一个面向电影行业的“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计划刚一公布,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1. 投资规模为人民币2000万-5000万,由爱奇艺负责立项、投资、宣发,并参与制作公司的创作和制片管理,为独立创作人搭建制片平台;

2. 在收益上,制作方将获得线%作为利润,以及中国大陆地区院线发行可分配票房收入最高20%作为奖励;独立创作人获得中国大陆地区院线发行可分配票房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奖励。

3. 这类影片将提高院线/影院分账比例,将通常的52.269%提高到60%,并且降低最低结算票价,由通常的35元左右降至20元。

几乎是对院线电影从上到下一揽子的支持了。而且,爱奇艺预期该计划一年能推出十到十二部影片,也就是说,他们每年需要在其中投入2亿至6亿元。

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今晚收到的最新消息是,该计划还有可能扩充数量,最低投入将不仅是2亿,推出影片数量也将不设限,“目前已经收到几百个项目,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筛选,计划快速推进。”爱奇艺影业内部人士表示。

今年第一季度,大陆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下降8%、观影人次同比下降14.5%、平均上座率下滑4.67%,市场表现如此不佳,爱奇艺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机推出这么大力度的合作计划呢?一直以来在电影行业扮演版权采买这一被动角色的爱奇艺,能依靠这个计划增加自己在上游的话语权么?

我们专访了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作为这个计划的执行者和操盘者,他具体是怎么考虑的,我们试图寻找答案。

2018年在院线部影片,其中票房过亿的不过47部。以现有的院线票房分账来计算,意味着只有47部影片投资回报超过了3000万,这还不包括影片的宣发。

可以说,在院线市场赚钱的是凤毛麟角。有意思的是,其中有16部影片出自新生代导演。这些作品并不强调大制作,反而是靠讲故事和讲感情吸引了观众,像《无名之辈》,用3000万元左右的成本撬动了近8亿元的票房。

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下,再来看“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就听起来顺理成章得多了。这个计划的影片投资规模为人民币2000万-5000万,正好瞄准的是现在市场上中小规模的影片,去年至今的爆款影片,包括《老师·好》、《无名之辈》等,投资体量都在这个区间内。

爱奇艺影业成立于2014年,在几大互联网影业当中,是成立比较早的一家,但过去很长时间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动作,多以项目参投为主,比较显著的成绩是参投《芳华》,以及主控今年春节档影片《神探蒲松龄》。

但主控的《神探蒲松龄》并不成功,在拥有成龙主演的情况下,只获得了1.52亿的票房。在春节档之后,亚宁有过反思,其表示,“做大特效的片子跟好莱坞的工业体系相比还是有差距,年轻观众会直接把你和好莱坞对标,他会觉得差距还是很大。我觉得最本土的东西不要放弃,我们可以学习印度电影、韩国电影那样,做更偏现实题材、关注社会的影片。”

我们所了解到的,2000万-5000万的投资规模并不包括宣发费用,爱奇艺后续将根据项目情况,匹配相应的宣发资源,并且主导宣发。

爱奇艺希望能够以这样的体量,吸引到行业内的新兴力量。这样的投资规模,对于正当崭露头角的年轻导演来说,是非常适合的。风险不高,与此同时,拥有出爆款的潜质。

而且,为了吸纳优秀的创作者,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于创作部分,影业把制作费的15%作为利润,分给合作方(这也是网剧承制方的平均利润)。与此同时,爱奇艺希望鼓励合作方制作出在票房上有所斩获的影片,还将把中国大陆地区院线发行可分配票房收入的最高20%分给合作方,作为奖励。

亚宁告诉娱乐资本论,计划刚刚对外公布几天,合作邮箱已经收到了大量的项目投递,来源不乏非常优秀的新兴影视公司和艺人经纪公司,甚至还有公司提出,能否提高项目的投资规模,市场对爱奇艺的这个合作计划反馈非常积极。

同时,今天爱奇艺影业方面表示,因为项目反馈特别好,将有可能打破之前的数量和额度限制,“互联网的事情通常不按常理出牌,我们内部高层指示,有好项目可以提升投资额度”。

亚宁表示,现在的预期是,希望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制作能力的制作公司可以参与进来,同时,也希望独立的优秀编剧和导演报名,可以只有一个点子或者剧本,爱奇艺认同后,大家可以一起孵化,“如果有特别好的片子,5000万的上限可以打开。”

对于电影的类型,爱奇艺影业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会优先考虑在题材上有所创新的项目,不过因为电影体量有限定,所以爱奇艺亲睐于现实题材的项目,影片能关照现实生活、关注大众、不强调特效场景。

比如这次计划首批公布的六部影片中,《发热的春天》讲述的就是2003年,非典期间的故事。这件事情不仅是国人的公共记忆,而且对国内的公共卫生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网络上却缺乏对其的报道或影像的记录,所以爱奇艺认为这个项目是很有价值的。

除此以外,需要剧本的故事好玩、人物丰满、情感充沛。如果项目有IP基础,或者有知名的、有号召力的演员参演,也会为其加分。

据了解,收到报名的项目后,影业内部有一个评价体系,由负责传统院线的同事和网络电影方面的同事共同评估。

入选后的项目由爱奇艺影业独家投资,且版权归其所有,但是制作方也可以冠以“联合出品方”的身份。合作中的“票房收入最高20%作为奖励”,是一个浮动区间,指的是会根据各自的付出程度来确定奖励,只是贡献了剧本,由双方共同开发完成影片的情况,与剧本已经成熟、主创、演员也差不多确定了的情况,制作方得到的奖励是截然不同的。

以往,爱奇艺影业对电影项目的把控,主要是在资金和宣发层面。在这次计划中,他们会更加注重对电影制作过程的把控,特别是针对经验更少的青年导演,爱奇艺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搭建一个比较强大的制作团队,比如摄影、音乐、剪辑等。在电影正式拍摄前期,也要求画好分镜图,将拍摄时的不确定性尽可能降低。

未来影业的合作项目将会以一月一部的速度在影院上映,这意味着一年至少有超过10部影片有机会以这种合作方式开发出来并且上映。

而在院线收益上,爱奇艺也首次将影片最低结算票价由通常的35元降至20元。给影院更大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市场反响调整票价,提高上座率,这是考虑到院线市场今年单影厅上座率下降的严峻形势,给到影院积极的让利姿态,其次,在分账上,也首次提高了影院和院线%。

目前看来,这个计划对爱奇艺影业来说,短期内肯定是投入大于回报的,而且,爱奇艺预期该计划一年能推出十到十二部影片,也就是说,他们每年需要在其中投入2亿至6亿元。但爱奇艺为何要做这么一个投入巨大和风险极高的事情呢?

在分析爱奇艺做这件事的背后原因之前,我们先提一下大洋彼岸的Netflix,它2018年内容支出达到120亿美元,全年做了80部电影,这些电影绝大部分都没有在影院上映,虽然好莱坞都知道自己培养了一个瓦解票房商业模式的行业公敌,但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头部人才在跟其合作。

虽然一直也想跟头部电影人合作,但爱奇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对于视频平台来说,电影非常重要,尤其是国产电影一直是爱奇艺会员拉新的主力,这种拉新能力甚至高过于网剧。

在此之前,爱奇艺曾经大力发展网络大电影,但因为内容的优质程度不够,所能撬动的创作人才不足,一年也投入了上亿的资金,但收效并不明显,负责网络大电影的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就表示,网络大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正在急剧地下降,在爱奇艺平台上,流量最高的依然是那些在院线上获得高票房的影片。

爱奇艺作为院线电影的版权分销平台,一直承受着非常高昂的版权价格,一部院线票房超过十几亿的影片,在视频平台播放可能要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版权费用,但最后广告+会员的收入并不一定可以覆盖成本。

亚宁也认同这一点,其表示,“采购版权对我们是特别不适合的模式,它不算采购,实际上是出租,我们花了一笔钱买了内容的播放权,三五年后又被拿走,对于平台来说,长远看价值是不划算的。”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院线高票房电影都适合视频平台,反而一些在院线票房表现平平的影片,有可能在视频平台获得高的播放量。

但爱奇艺并不能直接跟头部电影公司合作,定制针对自身平台需求的大制作电影,中国电影市场作为一个正在急剧增长的行业,承载着国家战略性的期望,亟需人才、资本的支持,爱奇艺作为线上视频平台,要切这个市场,必然不能去挖电影的墙角。

从客观上来说,这是爱奇艺在现有的环境下,要进入电影市场,做出了一个迂回的战术。吸引人才,获取内容版权,但与此同时不撼动院线市场的利益。亚宁透露,他希望该电影计划的电影,可以在线上线下都获得收入,两者大约达成五比五的利润构成,最终实现项目的盈利。

这也是“爱奇艺原创电影”合作计划强调要拥有版权的原因。这些原创电影将会更多地体现爱奇艺的诉求,当它们拥有电影版权时,接下来除了在线上长期播放,还可以做海外发行,与此同时,围绕IP还可以做多种生态的开发。